96岁高龄的焦英杰仍然精神矍铄,谈起日寇的侵略,他愤然地说:“他们(日寇)杀害中国人特别残忍!”他对抗战的经历记忆深刻:“我们在路上挖出一道道的深沟,破坏他们的交通线。”
焦英杰
战场上的烽火青春
1929年11月,焦英杰出生于河北省新乐县(现新乐市)。1942年冬,当得知日军进村抢粮的消息后,年仅13岁的他与村中党员栓虎迅速隐蔽至村北掩体,果断拉响藏于道路中的地雷,成功迫使敌人撤退,保护了乡亲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当地党组织的通报表扬。
这次行动,不仅彰显了他的机智果敢,更在他心中埋下了“为了人民不惜一切”的坚定信念。1944年,15岁的焦英杰毅然投身革命,将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抗战时期,焦英杰以过人的勇气与智慧面对日寇的残酷扫荡;解放战争时期,他随军转战,先后担任冀中军区、二十兵团陆军总院政治处书记。1948年春,在攻打太原的艰苦行军中,他冒着枪林弹雨保护重要文件和军队物资,成绩显著,被陆军总院批准为四等功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
工业战线上默默耕耘
新中国成立后,焦英杰投身国家建设,在多个重要岗位上贡献力量,先后在重工业部船舶局、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等单位任职。从战火纷飞的前线到百废待兴的工业战线,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业绩。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我国船舶工业建设的关键时期。焦英杰先后三次主持编辑《船舶配套产品目录(1985版)》。这部凝聚着他与团队心血的巨著,共五册、2260页、28.9万字,先后为189个生产厂家11292种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动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因贡献突出,他的名字被载入《共和国奠基人——船舶卷》,成为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印记。
1989年光荣离休后,焦英杰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不仅自己学深悟透,还主动带动身边党员群众共同进步。96岁高龄的他重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产党宣言》,亲笔撰写了党课教材,与所在党支部的党员进行讨论交流。他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集中学习,每次都早早到场,认真聆听、积极发言,用亲身经历讲述党的百年奋斗故事,鼓舞激励年轻党员接续奋斗。
| 责 编:邝展婷
| 一 审:周 芒
| 二 审:项 丽
| 三 审:甘丰录
| 来 源:离退休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