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电子政务网站群
首页 | 同行业 | 投资人 | 传媒界 | 应聘者
邮箱登录 | 站内搜索 | 邮件订阅 | 加入收藏   
 English  繁体版
首  页
集团概况
集团文化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投资者关系
社会责任
人力资源
党的建设
电子商务
安全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正文
 
  业界动态

推进船舶减排 共建绿色海事
2017年航运、造船和船级社国际三方会议召开
信息来源:《中国船舶报》2017-11-09

    11月1~3日,2017年航运、造船和船级社国际三方会议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与会代表围绕减少船舶碳排放技术、船舶污染防治、船舶安全技术等全球海事行业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并就智能船舶、压载水公约、船舶减排技术等相关各方在目前发展中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秘书长Angus Frew和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理事会成员Torsten Schramm分别代表造船、航运、船级社致辞。
    郭大成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船舶市场持续低迷,行业监管和技术等各方面均发生深刻变化,加强业界合作、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维护秩序是造船、航运和船级社三方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希望通过此次三方会议对船舶减排、污染防治、船舶安全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积极绘制世界船舶工业未来发展蓝图。中国船级社(CCS)副总裁朱恺致欢迎辞,希望会议参与者进一步加强沟通,共同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及难点。Angus Frew和Torsten Schramm在致辞中提出,三方会议平台应发挥重要作用,并持续改进,锁定战略重点,获得更多使各方受益的实质性产出。
    会上,有关方面代表从不同角度对当前行业发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剖析。活跃造船专家联盟(ASEF)主席、中国船协常务副会长陈民俊梳理了船舶市场现状、技术发展后,对未来市场作出预测。他认为,船企需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加强降本增效,以适应市场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IACS秘书处主席Rob Ashdown介绍了IACS目前在提高船舶网络安全、完成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制定、革新检验技术等方面正积极推进的工作,希望各方继续推动合作,共建更安全、更清洁的航运。船东代表Jonathan Spremuiil表示,船舶能效发展、减少船舶碳排放、提高船舶网络安全以及压载水处理系统安装等船东关注的热点诉求,随着各项新规范的生效实施,需要国际社会各方共同推动达成。
    此外,近20名嘉宾分别从技术与战略层面,围绕造船界愿景、温室气体排放、未来船舶设计、智能船舶与航运、船舶安全、压载水公约及其他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了主题发言。其中,我国造船界相关代表在会上就智能船舶、压载水公约实施等主题作的发言,反响良好。CCS贺辞作为IACS代表介绍了智能船舶理念及发展状况,建议业界在实船项目、新技术研发、参与国际海事组织(IMO)立法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船舶智能化发展。威海中远造船科技有限公司熊军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陈京普分别就压载水公约实施和恶劣天气下船舶最小功率议题介绍了最新进展和面临的问题。
    此次三方会议最终达成多项共识,包括脱碳减排是当前的高优先度工作;网络风险管理对于新造船和营运船同等重要;船舶安全仍然高于一切;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航运和造船界需主动适应;需推动IMO完善立法机制;三方需进一步协同提升行业自律等。与会各方同意开展如下后续工作:研究实现航运零碳排放的研发方向;重新评估向IMO提交的温室气体研究材料和结论;明确造船界在新造船网络安全方面的角色和责任;制定智能船舶等级的统一定义;研究船舶生物污垢控制与管理;研究压载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反馈等。
    此次会议还就改进三方会议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讨论,CCS提出的三方会议应考虑由航运、造船、船级社三方大循环轮流组织的提议,得到了ASEF等代表的支持,将在会议组织改进工作组中进一步讨论。
    自2002年以来,全球航运、造船和船级社方面的主要组织机构每年都举行一次三方会议,就国际海事业的重大问题交流意见,探讨共识。今年会议的国际组织方为BIMCO,国内由CCS、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中国船东协会主办,南通市人民政府作为共同承办方提供了大力支持。据悉,明年航运、造船和船级社国际三方会议将在韩国举行。(吴秀霞)

 
 
相关新闻
   2016船舶与海工防腐蚀技术交流会顺利召开2016-09-26
   2016年国际造船专家预测会在中国召开2016-06-02
   2016年全国修船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2016-04-29
   2014年度全国船舶工业统计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2014-12-29
   造船、船检、航运国际三方会议在沪举行2014-11-06
 

版权与隐私 | 常见问题解答 | 投诉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维护: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信息科技中心  信息维护:中国船舶报社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100098    沪ICP备14028183号